欢迎来到和记APP·(中国)鲜果配送有限公司!

专注鲜果配送

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全国咨询热线020-88888888
和记APP·(中国)水果种植批发

基地展示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农韵三下乡丨“彝海盟约长征新途”——凉山红旅高质发展 助振兴实地调研之红旅篇

发布日期:2024-09-07 10:49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彝海盟约,长征新途”红色文化调研团队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凉山红旅高质量发展助振兴实地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重走长征路,追忆峥嵘岁月,砥砺初心使命;访乡村新貌,探振兴之路,勇担青年使命。

  “金沙江流水响叮当,我们红军来渡江,不怕水深流又急,更不怕山高路险长……”1935年5月,两万多名中央红军,靠6条木船,在37位当地船工帮助下,经过七昼夜奋力摆渡,不费一枪一弹,未折一人一马全部安全渡过金沙江,成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在战略转移中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2024年8月12日,调研团来到金沙江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瞻仰同志当年住过的洞穴,抚摸指挥渡江时站过的“龙头石”。随后,调研团登上皎平渡观景台,远眺巍峨的毛公山,俯瞰壮美险峻的金沙江峡谷。金沙江碧水如镜,将军岩巍峨耸立,山崖上“金沙水拍云崖暖”几个铿锵宏伟的大字映入眼帘。追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成员们无不感叹于“云崖”之下红军长征的艰辛与红军战士们的顽强意志。

  随后,调研团来到金沙江畔的“巧渡金沙江”纪念碑广场参观,面对宏伟的金沙江与极富力量美感的纪念碑,缅怀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跟随导览员的指引,调研团前往山崖另一侧的红色文化研习小院。在此,成员们通过听取讲解员的介绍,阅读陈列资料,以及观看影片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征过程的整体了解,感叹长征无愧于人类历史之奇迹。团队成员跟随导览员来到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的水上复建工程,进入红军将士与同志曾经居住过的窑洞参观,切身感受红军长征途中艰苦的生活条件与艰辛的革命环境,并在重温中国革命历史的过程中,深刻体悟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中国伟大光荣的长征精神。

  最后,调研团来到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跟随讲解员进一步参观学习。展览以的著名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作为主题,涵盖了“战略转移去远方”“伟大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巧渡金沙”“困敌于会理城—召开会理会议”以及“红旗漫卷二万五—长征的胜利”的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史料丰满,动态直观。展柜中陈列的革命文物,包括红军使用过的,日常用品和在会理留下的宣传标语,以及红军帮助会理人民成立贫农团和赤卫队时留下的各类文物,让成员们感受到红军在会理期间留下的深刻影响。通过对红军巧渡金沙江、攻占会理城、会理会议的成功召开等历史事迹的回顾,调研团再一次加深了对长征途中这段光荣事迹的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深刻探讨。

  滚滚江水,承载着多少烈士的亡魂。七百多个日夜,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像一盏明灯悬挂在心头。以往我们总是仅通过书本来了解这段遥远的历史,如今,当我们站在这滚滚江水之上,踏上这片红军们曾经走过的土地,才对长征之艰险有了触手可及的实感。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硝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红军长征的壮举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永恒!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为迅速抢渡大渡河,红军决定穿越彝族聚居区。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的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一饮而尽,写下彝海结盟的佳话。此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不仅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

  调研团于2024年8月11日清晨抵达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彝海结盟纪念馆。在彝海结盟纪念馆的纪念碑前,团队成员们肃穆而立。纪念碑巍峨高耸,红军与彝族同胞握手饮酒的石像向人们叙述着脚下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壮阔历史。阳光洒在碑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辉,令人肃然起敬。在讲解员谢局长的带领下,调研团参观了彝海结盟纪念馆,深入了解了“彝海结盟”的历史故事。

  由于历史上统治阶级对非汉族民族的长期压迫,当地彝民对汉族人抱有根深蒂固的猜忌和敌意。然而,红军始终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纪律严明,对彝族战士的任何形式的侵袭都不予还击,并努力通过宣传解释消除误解。果基小叶丹作为彝族果基家支的首领,在听懂了红军的宣传后,为红军的真诚所动,遂与在彝海边相见,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向其讲述红军北上抗日的宗旨和党的民族平等与各民族团结政策,小叶丹感叹红军的严明军纪和宽宏胸襟,提出与结义为兄弟,欣然同意。结盟仪式上,小叶丹与以水代酒,用火镰刀杀鸡取血滴入碗中,一饮而尽,结为兄弟。自此,小叶丹亲自带路,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族聚居区,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

  “彝海醇浓一湖酒,将军举杯酬头人。披肝沥胆山盟誓,缔结似海兄弟情。浩荡红军畅无阻,北济大渡先机行。红色满湖丹心照,沽鸡队旗义风存。”这段彝海之畔歃血为盟的故事,成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传奇篇章。红军不惧民族差异和沟通障碍,以真诚和勇气化解矛盾,消除误解与偏见,使彝族同胞认识到红军是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战的正义之师。红军与彝族同胞之间的真诚交流和相互信任,打破了民族隔阂,实现了军民团结一心。这种精神支撑着红军走过了艰苦的长征岁月,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纪念馆不仅详细记录了彝海结盟这一段红色历史,还通过展示丰富的民族特色展品,向公众呈现了大西南地区彝族与中原汉族截然不同的独特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限,染料种类较为有限,因此彝族的服饰主要以黑、红、黄三色为主。馆内还陈列着彝族战士们曾使用的圆形盾牌、饰有红穗的勇士斗笠(草帽),以及彝族民众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单轮小推车、用于磨豆腐的古老石磨等。火把节,最初作为一种祭祀活动,祈求神明赐予风调雨顺和无病无灾,如今也已演变成彝族的传统节日。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让参观的调研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潺潺流淌的“结盟泉”,不仅仅是彝海村的生命之源,更是承载着长征精神与民族团结深义的历史丰碑。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壮丽凉山,并将红色的印记和长征精神中不畏艰难险阻的核心价值观永远地镌刻在了这片土地上。当社会主义大步向前迈入新的时代,大凉山紧紧追随着前进的步伐。如何借助和利用好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与独特的彝族文化,实现人才的集聚,积极发展旅游业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青年一代的艰难长征任务。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彝海盟约,长征新途”调研团于2024年8月10日下午抵达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背依雄伟山峦,四周绿树环抱,高耸的发射塔架,恰似巨人之手臂,坚定地伸向苍穹,仿若向浩瀚宇宙发起豪迈挑战。阳光倾洒在金属塔架之上,银色光芒闪耀,完美诠释着科技与力量的深度融合。这里承载着无数梦想期望,每一次火箭腾飞,皆如巨龙咆哮冲向太空,令人深刻感受到人类探索宇宙的无限豪情,激励着无数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不断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强大的航天力量。在讲解员谢局长带领下,调研团步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台,深入探索这幅波澜壮阔的航天画卷。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自1984年1月第一次执行发射任务以来,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三个第一”,即第一次发射试验通信卫星,第一次发射实用通信卫星,第一次发射对外商务卫星。这里不仅是“北斗”唯一母港,也是“嫦娥”姑娘的故乡,更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执行发射任务最多之地。这里顶“风云”、举“北斗”、托“嫦娥”、和记平台筑“天链”。在这里,我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航天“首次”,建造起一座享誉世界的现代化航天城,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架起“通天梯”。

  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丽实践,从冲出地球村到登陆月球,中国航天从这里走向高轨、走向深空、走向世界。正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在航天路上脚踏实地,阔步前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新时代的水之子,我们也肩负着“长征使命”,应当牢记习的嘱托,发扬航天精神,奋勇追梦,创造更多奇迹!

  赓续长征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需要鼓励和号召更多的青年同胞投身到乡村建设的行列中。通过本次实践,“彝海盟约,长征新途”红色文化调研团用双脚践行漫漫长征路,用心灵体验宝贵长征精神、不朽航天精神,感动于民族团结之伟力,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肩负于我们身上的时代责任与使命!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