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2023年1月16日,百果园集团正式在港挂牌,顶着“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的光环,市值一度站上百亿大关。
时间的指针来到和记官网2024年1月16日,百果园上市一周年之际,股价却是另一番光景,全天最大跌幅34.83%。收盘报4.18港元,单日跌幅30.33%。
截至1月30日,百果园股价再创新低,收盘报收3.130港元,总市值跌破50亿港元。相比5.6港元/股的发行价,累计跌超40%。
梳理舆论,大跌或与禁售期解禁有关。公开资料显示,百果园IPO共有24位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东,限售期限12个月,截止2024年1月16日合计持有的4.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7%。
百果园回应表示:“公司股价波动属资本市场正常现象,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的确,解禁只是短期因素。往期看,只要基本面够扎实,解禁期稳如泰山的大有人在。那么,百果园实力底色如何呢?
如1月11日,宣布回购H股计划,拟最多使用6.34亿元回购不超1.18亿股H股,按照当日股价计至多可回购发行H股总数的10%。
真金白银提振,依然难阻股价下行,让人不得不从基本面寻找更多的线亿元;净利润4906.3万元、2.35亿元和3.2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9.1%、11.2%和11.6%,净利率为0.5%、2.1%和2.7%。虽持续可喜增长,但水平依然不高,利润之薄肉眼可见。
最新财报显示,2023上半年,百果园营收62.94亿元,同比增长6.4%;净利2.61亿元,同比增长34.1%。营利双增、净利大增鼓舞人心。然同期毛利率仅11.3%,同比小幅下降0.2%,同期洪九果品为15.37%。即便净利率提至4.0%,相比洪九果品的9.4%仍差5个多百分点。
而净利率回升背后,销售费同比减少约1.7%至2.42亿元,管理费减少约6.6%至1.47亿元,研发费减少14.1%至7410万元。
三费中,研发费体量最小、却降幅最大,作为成本大头的销售费仅下降1.7%。孰轻孰重呢?都说不创新无未来,不禁疑问企业到底靠啥驱动核心成长、后续成长性咋样?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水果零售生意不好做,低毛利主因供应链长引发损耗问题。据艾瑞咨询数据,蔬果从生产者到终端经销商的损耗率在20%,从终端经销商到终端消费者,会再产生10%损耗率。相比压缩三费,百果园通过提升产业链把控力、技术模式业态创新来降低损耗、提升利润率更为关键。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认为,水果流通行业具有“一大两散”特点,即市场规模超万亿,但供应端及销售端高度分散。仅靠百果园零售业务,理想状态下最多占据10%的市场规模,余下九成市场中至少有70%是不具备全品类供应链、实现端到端采购的小B业务,这是百果园想要蚕食的新盘子。
“新盘子”故事足够诱人,规模效应是提升利润率的不二法门。但要顺利分食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众所周知,水果销售渠道极为分散、区域壁垒较强,各家品控标准不一,没有一个行业统一规模,头部企业的规模化破壁难度自知。
首当其冲的,就是运输半径问题。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2022年国内在果蔬产品上的冷链流通率仅35%,欧美则达95%以上,运输业培育方面国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企业战略布局也是考量,百果园高端策略是否适合下沉争夺战,要打一个问号。
水果零售属于一个低门槛、高壁垒,同质化竞争严重。如何让更多消费者为高价水果买单,是支撑企业下沉野性的关键。
盘点2023年国内市场,消费复苏低于年初预期,报复性消费没有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理性,关注产品本身价值,品牌溢价受到不小挑战。
据新浪财经调查,同样的新疆阿克苏苹果,百果园平均100g单价约2.32元,相比之下是小象超市同品类均价的1.17倍、兴盛优选的1.76倍。此外,百果园还有按个售卖的水果商品,最贵的进口青苹果仅100g就要12.6元。一个橙子8元、两个苹果25元、九个李子40元,百果园一度被消费者戏称为“水果刺客”。
言语犀利,或有偏颇片面处,却值得企业冷思。深入一度,销售模式是一个审视点。
财报显示,百果园主要营收由水果及其他食品销售收入、特许经营使用费及特许经营收入和会员收入三部分组成。
其中,百果园向加盟门店销售水果商品,并基于月销售毛利额阶梯累进式收取特许经营使用费,最高不超25%—30%。
2019—2023上半年,公司管理的加盟店销售收入约占比80%,区域代理管理的加盟店销售收入约占比10%。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指出,“类直营”模式将重资产运营压力转移到加盟商身上,后者为了赚钱只能通过提价来实现获利。隐忧在于,一旦售价过高将降低受众范围、反而让业绩承压、尤其是性价比当道时;而过于依赖加盟商,则可能增加品控风险。
若基于此测算,2023上半年加盟门店平均单店收入约79.60万元,折合每月收入约13.26万元。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百果园有接近60%的门店分布在一二线城市,考虑到门店房租、水电物业以及员工薪资等综合成本,加盟商每月营收需要在35万以上才能实现保本。
另一厢,一二线城市生鲜电商发展迅速,社区团购与盒马、美团等生鲜电商的快速兴起,都在分食零售门店的利润空间。未来,如何打造自己的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如何平衡利益分配格局、建立一个更和谐更科学更可持续的销售生态,是百果园一个待解考题。
2024年1月5日,在黄金十年战略发布会上,余惠勇表示,下一个十年百果园集团目标是实现门店数量超万家。
这已经不是百果园首提万店规模,早在2015年,余惠勇就曾放出豪言:要通过5年时间,将门店数量做到1万家,年销售规模做到400亿元。
“喊得响亮”不如“干得漂亮”。行业分析王婷妍认为,门店体量扩张极度考验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水平与专业能力。规模不代表质量,一旦超出企业把控能力,就会滋生衍生风险,别忘了除了规模效应还有规模陷阱。
余惠勇认为,商业本质就是建立信任,对内建立与员工、股东、合作伙伴的信任,对外建立与顾客和客户的信任。
换言之,除了体系监管,对加盟商更多强调的是自行管理。这意味着,数千家门店的执行力成为决定百果园品牌信誉度的关键。毕竟对多数消费者而言,高价水果就等于高品质服务,一旦两者不能画等号,百果园的规模扩张、与加盟商间的利益博弈就将面临较大挑战。
浏览黑猫投诉,截至1月30日,百果园累计投诉达1931条。涉及水果变质、不新鲜、缺斤少两、商家服务差、霸王条款等等。
如1月17日,平台过审投诉编号显示,一消费者称1月16日下午5点20至长沙百果园金茂店购买水果,其中包含一盒龙眼。晚上回来打开后发现存在大量发霉,变质的龙眼。
再如过审投诉编号显示,一消费者称,自己通过百果园小程序进行下单,到店自提的香蕉到家后发变坏,于是通过百果园的“三无退款”政策发起退款并成功退款。不好吃三无退款政策是百果园推出的售后政策,目的是将品牌的高品质、高端形象深入人心。
但消费者二次到店消费后,被百果园店长质疑是吃不起水果恶意退款,并对该消费者进行了长时间辱骂。
早在2022年7月,据《南方都市报》就曾报道,河北保定一百果园暑期工被打工店长朋友殴打。因正处企业IPO敏感期,引发外界关注。
诚然,消费者千人千面,人人满意不现实。上述投诉甚至报道,或有偏颇、个人色彩处。但所谓价格与期待成正比。既然贴上了高端水果标签,也意味着将付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吹响万店号角、奔赴规模星辰大海的同时,如何扎牢质量底盘、守好品控篱笆,也是百果园一道严肃考题。
长期来看,水果销售市场仍是一门好生意。百果园集团总裁徐艳林认为,未来几年中国高品质水果的市场份额超4000亿元,每年增量大概是8.3%。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百果园正在试图将自己与一众竞争者做出区分,成为消费者购买高品质水果的第一选择,以此避开价格战红海,从而寻找增量。
从最新公司战略看,2024年将在3个月内完成6000+门店全面焕新,并于全渠道更新品牌定位与内容;招牌果方面,公司将采取产地直播等创新形式全面推广,终端则进一步突出展示;礼品方面,公司计划与设计师联名发布高端礼盒。
余惠勇甚至直言,百果园过去十余年在品牌上花出去的钱,都没有本次品牌升级整体投入大。
以2023上半年为例,招牌及A级水果销售总额约占百果园门店的门店零售销售总额的67%。此外,招牌类别自有品牌水果的平均月重复购买率一般高于B级水果约50%。2023年招牌果销售占比约13%,未来十年要提至40%。
可见,百果园也志在品质规模双驱。信心可嘉,但如愿提升的关键还是性价比。正如雷军曾直言:性价比和高端不冲突,性价比是商业圣经,是每个公司竞争的法宝,除了奢侈品我不了解外,几乎所有公司的策略都是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