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和记APP·(中国)鲜果配送有限公司!

专注鲜果配送

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全国咨询热线020-88888888
和记APP·(中国)水果种植批发

基地展示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收藏打卡!156家无锡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大学堂”名单公布(一)

发布日期:2024-08-17 00:57浏览次数:

  近年来,无锡市充分发挥校外教育阵地“行知大学堂”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为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课外学习生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近期无锡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少工委等单位开展了无锡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大学堂”申报考核工作,向社会公布审核通过的156家无锡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大学堂”名单,这些实践基地涵盖爱国主义、优秀文化、劳动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校外场所等七大类。

  1925年1月,中国无锡支部在无锡公花园多寿楼与九老阁之间的空地上成立,会议推选薛萼果(后名孙冶方)为党支部书记,这是无锡地区最早的组织。基地周围有“中国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场景群雕”、“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会址”、“无锡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秦起烈士铜像”和“新中国无锡第一面国旗升旗处”等诸多红色遗址和纪念地。

  开设“校外思政课堂”,共分五个“教室”,即思政电影院、思政音乐厅、思政故事会、思政图书室、思政戏曲苑等。

  无锡市国家安全教育馆主要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国家安全法普法教育、党建教育等,年平均接待量达到200余批次8000余人次,社会反响良好。通过向学校赠送《国家安全教育》中小学读本、开展国旗下的讲话、“七色花”读书漂流讲学活动、线下布展等方式延伸国家安全教育的触角。

  近年来每年接待中小学生人数稳定在1000余人次,参观高峰期主要集中于“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前后、寒暑期学生社会实践。为增强青少年观展的互动性、趣味性,引进电子翻书器,新增青少年喜爱的动漫、有奖知识问答等内容。

  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陵园内安息着205位英烈的忠魂。纪念塔巍峨耸立,“为国牺牲人民英雄纪念塔”11个大字金光熠熠。烈士陵园始终秉承“褒扬先烈、教育后人”宗旨,全力做好社会各界群众祭扫和参观服务工作,每年接待社会各界4万余人。

  参观、祭扫烈士陵园;开展仪式教育、红色研学等教育实践活动,重温革命先烈精神。

  梅村是江抗东进第一个支点,也是抗和新江抗同时战斗过的地方。纪念馆设有日军侵占苏南东路地区、新四军江抗东进抗日、新江抗挺进无锡、新四军重返无锡、抗日志士彪炳千古五大展区,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模型、景观、雕塑等,全方位再现江抗为夺取抗战最终胜利作出的贡献。

  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工业遗产。由我国著名民族工商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旧址改建而成。总体布局划分为四大版块,包括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展区、茂新面粉厂麦仓及老机器设备展区、茂新面粉厂办公楼专题陈列、民国商贸一条街。它对于研究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面向青少年开展“传承工商基因,弘扬锡商精神”、“工商文化系列活动及专题讲座”、“品味无锡工业遗产的百年沧桑”拼图比赛等活动,深受青少年喜爱。

  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位于我国最早的乡镇企业之一无锡市春雷造船厂旧址,是全国唯一收藏乡镇企业发展各时期文史资料和文物的博物馆。通过大量实物、图片和文字记录,集中展示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成功经验和辉煌成就。通过参观展览,可以了解乡镇企业发展历程,汲取“四千四万”精神的奋进力量。

  利用特色展陈和阵地,开展红领巾讲解员、乡博馆第二课堂、寻访“四千四万”精神等面向青少年的体验活动。

  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是我国第一座体育名人和奥林匹克文化相结合以体育为主题的陈列馆。馆内布展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把何振梁先生个人生平事迹和奥运资料有机结合起来。主馆集中展示了何振梁先生的生平与他的收藏,并配以奥林匹克的知识;副馆展示无锡籍奥运名人的业绩,以及百米奥运玉雕长廊。

  张闻天旧居是一幢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仿西班牙式红色小楼。楼前塑有张闻天汉白玉半身塑像,楼内陈列着张闻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留下的珍贵历史照片、实物200多幅(件)。同时按原貌恢复了张闻天卧室兼书房。

  作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校德育基地,张闻天旧居积极开展品牌教育活动,举办“闻天故事会”等青少年主题活动。

  薛福成故居为清末无锡籍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的宅第,建成于1894年,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整组建筑气势雄伟、特色明显,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的空白,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

  凭借自身深厚浓郁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举办面向未成年人的主题活动,年接待中小学生2000余人次。薛福成故居锡绣工作室常年走进校园、社区,宣传推广锡绣文化。

  王选是江苏无锡人,更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王选也被誉为“当代毕昇”。王选事迹陈列馆 2009年7月开馆,以图片、音像、实物等资料,形象真实地展现王选光辉的一生。

  面向未成年人配备专门讲解员,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年均接待青少年2000余人次。

  “雷锋文化馆”位于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校内,馆内陈列着学校五十多年学雷锋的历程文件:学雷锋“六件传家宝”、历年来雷锋班班长来信、新时代学雷锋亮点活动、省“红石榴”活动阵地等,有物型展品30余件,既有图片展示区域,又有学生活动区域,现场能进行声影互动。

  适合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也适合家长带着孩子参观,进行美好品质的培养。迄今已接待来访人员2500余名,开展雷锋文化交流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00余次。

  江阴市档案史志馆设有三个宣传教育展厅。一楼为专题展厅,定期布置不同主题的档案历史资料展览,还可为美术、摄影、收藏爱好者等提供展示交流平台;二楼、三楼常设“江阴档案史料陈列”、“精彩江阴”两个主题展厅。

  精心制作江阴渡江战役和要塞起义史相关课件开展宣讲,基地积极开展“党在我心中”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看展厅”“听历史”“分享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和革命历程,激发孩子们浓浓的爱国热情和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

  江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庄重古朴,远远望去就象一艘正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渡江战船。纪念馆馆名由叶飞将军题写,于1997年建成开馆。馆内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生动地反映江阴的革命烈士为新中国建立和中华民族振兴赴汤蹈火、英勇斗争的不朽业绩。

  充分利用纪念馆红色资源,开展入党、入团宣誓、祭扫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党史、革命史,厚植爱国情怀。

  和记官网

  江阴月城镇“星火阵地”位于戴庄村,是集党史展厅、支部阵地、统战同心书屋、民主协商议事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展厅墙壁上陈列着“历史的印记”、“传承与发展”、“戴庄我的家”等内容,一段段文字、一张张老照片,再现了戴庄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为民族解放进行的艰苦斗争。

  展示馆位于江阴市临港街道澄西中学校园内,2007年9月建成开放,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陈列有利港(含西石桥)革命斗争史、革命烈士事迹、英名录、人民斗争故事、陈毅与澄西中学等内容。

  参观革命烈士陈列馆;重要节日、纪念日展示馆还开展“革命烈士英雄故事”“感恩先烈,厚植家国情怀”等主题教育活动。

  江阴夏港街道坐落着一座始建于清朝的吴家老宅,这里是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和作家、翻译家冰心伉俪曾短暂居住的地方。吴文藻冰心纪念馆内展有吴文藻夫妇的照片、信件,生前所用打字机、皮箱、剃须刀、穿过的衣物等珍贵文物。

  张大烈故居外墙由黄石垒砌而成,所以乡民们俗称它为“黄石山墙”,抗日烈士张大烈的出生地。1936年张大烈留法归来回到家乡致力教育事业。他捐田卖产兴学,伪政权曾以发放教育补助费为诱饵,要他开设日语课,遭其拒绝。1940年江抗东路指挥部司令谭震林开辟澄锡虞抗日根据地,登门邀他为抗日救国出力。张大烈欣然应允并公开拥护“江抗”。1940年8月,年仅29岁的张大烈遭暗杀。

  宜兴党史陈列馆是江苏省首家县级党史馆,也是宜兴市唯一集党史宣传、市情教育、革命文物收藏于一体的专门机构。该馆通过展示大量党史图片、史料和革命文物,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讲座、放映红等,已成为党史宣传的重要窗口,市情知识普及的重要阵地,市民怀旧寻根的精神家园。

  梳理宜兴党史红色素材,鼓励孩子认领宣讲任务,参与各类宣讲活动;常年开设周末公益课堂,精心打造青少年党史宣传队伍,引领青少年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徐悲鸿是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第一任中央美院院长。宜兴徐悲鸿纪念馆位于宜兴美术馆内,馆内常年陈列徐悲鸿生平介绍及其书画作品。

  徐悲鸿故居位于宜兴市屺亭桥塘河西侧,为江南普通民居风格的二层矮楼,包括徐悲鸿原生活起居间、弟妹生活间、书房及一个天井,主房门上方挂悲鸿夫人廖静文书写的“悲鸿故居”匾额。展室内陈列部分历史图片、徐悲鸿作品、有关悲鸿生平艺术的书籍以及徐悲鸿使用过的物品。

  潘汉年,宜兴归径乡人。作为我党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潘汉年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故居内主要陈列有“潘汉年生平事迹展”,包括潘汉年任职时期的一些批文和诗稿等。

  走进故居参观体验;重温入队(入团)誓词;举办道德讲堂、社区宣讲、夏令营等活动,让青少年更深入了解潘汉年的爱国情怀。

  作为我国革命戏剧电影运动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于伶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展现一代革命文艺家的精神风采,2012年,白塔村启动建设于伶纪念馆,以红色地标致敬文艺战士。

  1934年春,陶行知先生亲手创办苏南地区唯一的农村学校西桥工学团。为缅怀陶行知先生,周铁镇于2011年在西桥工学团的原址进行修建。展厅内陈列有陶行知雕塑、陶行知经典语录、生平事迹简介,保存有学校创办时的台钟、风琴和书信等珍贵文物。

  深入挖掘红色教育元素,举行“学习陶行知精神”演讲、讲座、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引导未成年人广泛参与系列活动。

  锡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锡北镇斗山西北侧,主体设施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纪念碑,高9.8米,竖立在广场中央,用花岗岩筑成;第二部分为革命事迹陈列室;第三部分为烈士墓区,安息着250余位革命烈士英灵。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由陆定一同志题写。

  通过组织参观学习,让少先队员了解家乡的革命斗争发展历史和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的牺牲奉献,传承好红色基因。

  王莘(1918—2007)无锡荡口人,人民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创作的歌曲《歌唱祖国》铿锵豪迈,有第二国歌的美誉。王莘少时家境贫寒,王莘故居依然保留着他幼时居住过的低矮平房,展厅内则全方位展示了王莘的生平事迹以及《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

  1937年11月无锡沦陷前夕,80余名爱国青年从陆区桥出发,准备到宜溧山区打游击。当队伍行进至溧阳周城时,党组织决定就地成立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简称“锡流”),他们辗转到达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和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全部投身革命队伍。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建于陆区桥小学原址,“锡流”辗转千里的出发地。

  面向未成年人推出校外教育活动课程,让更多学生在“四史”故事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植根生长。

  锡西地区革命烈士陵园1985年建成。这里安放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直到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忠骨,是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除参观、祭扫烈士陵园外,还开展仪式教育、红色研学等教育实践活动,重温革命先烈精神。

  吴文化公园座落在惠山区堰桥镇西高山,是国内第一家由民间集资创办的文化园林。吴文化公园内的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是一座涵盖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历史的纪念馆。“一包三改”以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和“干部终身制”为重点,全面推进乡镇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苏南模式”的经济奇迹。

  此处原是匡仲谋在1905 年创办的亨吉利织造厂,后改为匡村初等小学堂,1927年创办匡村初级中学,以原来的小学为附属小学。匡村中学旧址为保存完整的一座独立四合院,内设“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念碑、匡仲谋雕像、匡仲谋纪念馆、“锡流”纪念馆和校史纪念馆等。

  组织主题活动:如在“淞沪抗战纪念碑”前开展纪念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锡流”纪念馆开展“七·七事变”或“无锡沦陷日”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活动。

  孙冶方原名薛萼果(1908-1983),玉祁礼社人,卓越的经济学家。他15岁参加和工人运动,曾任无锡党支部首任书记。纪念馆依街而建,以图片、实物、雕塑等形式,展示了孙冶方从大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年代始终不渝追求真理的灿烂人生。

  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线下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华圻小学旧址为中西合璧式建筑,虽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至今仍保存完好。华圻小学1947年由香港著名实业家丁熊照先生出资约4000余石大米兴建,由当时著名建筑设计师许钟锜设计,上海大公营造厂承建,反映了当时的办学理念和建造水平。

  设立“青青小草”公益项目组,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道德讲堂等活动;开展“学习长征精神,增强红色信念”“童心向党,创意涂鸦”等活动,带领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薛永辉同志(1911-1997)是我党在太湖地区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杰出代表。陈列室由“光辉一生”、“峥嵘岁月”、“革命建设”三个展区组成,以翔实的史料展示了薛永辉同志从一名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辉曲折历程。

  陈列馆配备专业讲解员,将模范故事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围绕童心向党主题,开展聆听故事、观看电影、参观学习等一系列活动。

  李金镛,清末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爱国人士。少时在家务农,后赴沪经商,开设招商客栈,结识江浙巨贾及李鸿章兄弟,入淮军从事后勤工作,后在漠河筹办金矿。漠河金矿所出黄金,为当时国库之充盈做出重要贡献,李金镛也被称作 “兴利实边”的“黄金之路辟路人”。

  培训小讲解员讲解李金镛事迹,让参观学生进一步了解李金镛事迹。年均接待未成年人参观千余人次。

  钱劲松生前是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现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1990年在与持刀歹徒搏斗过程中不幸牺牲。该基地为无锡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与学院共建的见义勇为英烈纪念林。通过参观学习钱劲松烈士事迹,引导青少年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牢记先烈遗志。

  主要参观内容包含劲松林广场参观、劲松事迹图片展、祭扫烈士主题活动、劲松班主任讲述劲松故事等。

  荣毅仁纪念馆由展示厅、荣氏故居、大公图书馆、移建的荣毅仁北京旧居四部分组成。馆内荣德生故居(转盘楼)、荣 德 生 旧 宅(承德堂)、大公图书馆三处为省文保建筑。荣毅仁事迹陈列馆东西展厅分别介绍了荣毅仁实业报国的从商历程和勤勉为政的国家领导人经历。

  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教育,策划开展“荣氏文化,我心中的文化”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年均接待中小学生千余人次。

  滨湖党建馆是江苏省第一个区级党建馆,总面积4200平方米,由展示区域、教学区域、活动和服务区域组成,具有参观学习、宣誓教育、文明实践活动等功能。展示区域分为中国红色精神谱、滨湖区党建展厅、中国青年团团史3个专题。

  可为少先队员讲解党史、新中国史、团史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让红色基因根植童心;组织少先队员缅怀先烈、观看红色影片,同时开展“红领巾讲解员”等实践活动。

  马山是太湖地区抗日斗争的战略支点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在塔山(又名凤岭)上修砌了革命烈士墓,将马山各处的烈士遗骨移葬于此。1995年马山革命烈士陵园正式建成,总面积25000平方米,由纪念牌、烈士墓葬区、瞻仰广场三部分组成。

  锡南沿太湖多山峰,是太湖游击队诞生的大本营,是太湖儿女敌后抗日的主战场。锡南革命烈士陵园内安息着116位英烈忠魂。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缅怀广场西侧中央,纪念碑基座四周英雄的太湖儿女战斗浮雕,映衬着先烈的精神在历史中永存。

  陵园内可开展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宣传、国防教育、烈士祭扫、烈属服务等活动。结合图文展示、实物陈列及多媒体互动技术进行现场实景参观。

020-88888888